臺灣歷史發展時代劇

從臺灣歷史發展來看台灣歷史時代劇

臺灣簡史

清領以前

根據考古遺址研究,距今約五萬年前,臺灣已有人類活動,稱史前時代;但是一直到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荷蘭人統治臺灣並有文字書寫等相關紀錄,才讓臺灣正式進入歷史時代。而後歷經荷蘭人驅逐短暫據有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統治臺灣西半部,並隨明朝將領鄭成功率兵驅趕荷蘭人、建立鄭氏王朝而為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清領時期

後因鄭氏繼任者鄭克塽降於清朝康熙皇帝之將領施琅,臺灣正式於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納入中國版圖。原清朝初期治理臺灣的方式是因「為防臺而保臺」遂採消極治理的態度,直至十九世紀中葉、二次英法聯軍以後,各國因臺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與優越性,要求臺灣開港通商,因此1858年開始清廷開放安平、淡水兩港口開放通商。開港通商後因外國商人從事非法交易或違反規定進入後山與原住民交易而產生糾紛時有所聞,期間曾發生羅妹號事件、安平事件,直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對臺政策趨向積極、並於1858年正式建立臺灣省。

日治時期

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割讓臺灣與澎湖給日本,日本政府殖民治臺政策雖引發多次抗日事件,卻也引入多樣基礎建設、推動近代文化與教育等,且受到中國新文化運動影響,臺灣也展開一系列臺灣新文學運動,許多文學、藝術(如:繪畫、雕塑、音樂、電影等)於此時有蓬勃發展。

戰後民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所屬軸心國戰敗,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結束日本在臺半世紀之久的統治。戰後民國政府初期,因行政長官公署集三權於一身,且治臺政策與官員素質不符民眾期待,後又因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二十七日一起私菸查緝事件引起部分民眾請願、抗議被公署憲兵掃射導致死傷,遂於隔日爆發二二八事件。而後民國政府進行改革,並開始一系列政治、土地與經濟改革政策,包含幣制改革、三六五減租等。後為穩定經濟又有農業改革(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韓戰後因美援而有民國四十年至五十五年的輕工業時期;直至民國六十年又因石油危機故推出十大建設為主的進口替代的經濟調整政策;爾後臺灣於民國六十九年成立新竹科學園區轉向高科技工業經濟發展政策至今。

臺灣地理

臺灣位於西大平洋地區、歐亞島弧中介、毗鄰中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被認為是太平洋群島南島語族語系人民的起源,過去也曾為重要的貿易樞紐,現今仍具有獨樹一格的交通與軍事戰略地位。